1、二项式定理论述了(a+b)n的展开式。
(资料图片)
2、人们只要有初步的代数知识和足够的毅力,便可以得到如下公式, (a+b)2=a2+2ab+b2 (a+b)3=a3+3a2b+3ab2+b3 (a+b)4=a4+4a3b+6a2b2+4ab3+b4 等等。
3、对于(a+b)12,人们显然希望不必经由(a+b)十几次自乘的冗长计算,就能够发现其展开式中a7b5的系数。
4、早在牛顿出生之前很久,人们便已提出并解决了二项式的展开式问题。
5、中国数学家杨辉早在13世纪就发现了二项式的秘密,但他的著作直到近代才为欧洲人所知。
6、维埃特在其《分析术引论》前言的命题XI中也同样论证了二项式问题。
7、但这一伟大发现通常是以布莱兹·帕斯卡的名字命名的。
8、帕斯卡注意到,二项式的系数可以很容易地从我们现在称为“帕斯卡三角”的排列中得到: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等等 在这个三角形中,每一个新增数字都等于其上左右两个数字之和。
9、因此,根据帕斯卡三角,下一行的数值为 1 8 28 56 70 56 28 8 1 例如,表值56就等于其上左右两个数字21+35之和。
10、 帕斯卡三角与(a+b)8展开式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直接的,因为三角形的最后一行数值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系数,即 (a+b)8=a8+8a7b+28a6b2+56a5b3 +70a4b4+56a3b5+28a2b6+8ab7+b8 我们只要将三角形的数值再向下延伸几行,就可以得到(a+b)12展开式中a7b5的系数为792。
11、所以,帕斯卡三角的实用性是非常明显的。
12、 年轻的牛顿经过对二项展开式的研究,发明了一个能够直接导出二项式系数的公式,而不必再繁琐地延伸三角形到所需要的那行了。
13、并且,他对模式的持续性的固有信念使他认为,能够正确推导出诸如(a+b)2或(a+b)3 这种形式的二项式。
14、 数指数和负数指数问题,在此还需多说一句。
15、我们知道,在初等 这些关系。
16、 以下所列牛顿的二项展开式公式是他在1676年写给其同时代伟人戈特弗里德·威廉·莱布尼兹的一封信中阐明的(此信经由皇家学会的亨利·奥尔登伯格转交)。
17、牛顿写道: 项式的“指数是整数还是(比如说)分数,是正数还是负数”的问题。
18、公式中的A、B、C等表示展开式中该字母所在项的前一项。
19、 对于那些见过现代形式的二项展开式的读者来说,牛顿的公式可能显得过于复杂和陌生。
20、但只要仔细研究一下,就可以解决读者的任何疑问。
21、我们首先来看, 出 也许,这种形式看起来就比较熟悉了。
22、 我们不妨应用牛顿的公式来解一些具体例题。
23、例如,在展开(1+x)3时, 这恰恰就是帕斯卡三角的非列系数。
24、并且,由于我们的原指数是正整数3,所以,展开式到第四项结束。
25、 但是,当指数是负数时,又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情况摆在牛顿面前。
26、例如,展开(1+x)-3,根据牛顿公式,我们得到 或简化为 方程右边永远没有终止。
27、应用负指数定义,这一方程就成为 或其等价方程 牛顿将上式交叉相乘并消去同类项,证实 (1+3x+3x2+x3)(1+3x+6x2-10x3+15x4-……)=1 牛顿用等式右边的无穷级数自乘,也就是求这无穷级数的平方,以检验这一貌似奇特的公式,其结果如下: 所以 这就证实了 与牛顿原推导结果相同。
28、 牛顿写道;“用这一定理进行开方运算非常简便。
29、”例如,假设我们求 现在,将等式右边的平方根代入前面标有()符号的二项展开式中的前6项,当然,此处要用29替换原公式中的x,因而,我 了前6个常数项。
30、如果我们取二项展开式中更多的项,我们就会得到更加精确的近似值。
31、并且,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求出三次根、四次根,等等, 续演算。
32、 别奇怪的。
33、而真正令人吃惊的是,牛顿的二项式定理精确地告诉我们应该采用哪些分数,而这些分数则是以一种完全机械的方式得出的,无须任何特殊的见解与机巧。
34、这显然是一个求任何次方根的有效而巧妙的方法。
35、 二项式定理是我们即将讨论的伟大定理的两个必要前提之一。
36、另一个前提是牛顿的逆流数,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积分。
37、但是,对逆流数的详尽说明属于微积分问题,超出了本书的范围。
38、然而,我们可以用牛顿的话来阐述其重要定理,并举一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。
39、 牛顿在1669年中撰著的《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分析学》一书中提出了逆流数问题,但这部论著直到1711年才发表。
40、这是牛顿第一次提出逆流数问题,他将他的这部论文交给几个数学同事传阅。
41、比如,我们知道,艾萨克·巴罗就曾看到过这部论文,他在1669年7月20日给他一个熟人的信里写道:“……我的一个朋友……在这些问题上很有天分,他曾带给我几篇论文。
42、”巴罗或《分析学》一书的任何其他读者遇到的第一个法则如下。
43、 设任意曲线AD的底边为AB,其垂直纵边为BD,设AB=x, BD=y,并设a、b、c等为已知量,m和n为整数。
44、则: 到x点之内的图形的面积。
45、根据牛顿法则,这一图形的面积为 按照牛顿公式,面积为12x2,对这一结果,可以很容易地用三角形面积公式 牛顿又进一步说明了《分析学》一书的法则2,“如果y值是由几项之和组成的,那么,其面积也同样等于每一项面积之和。
46、”例如,他写道,曲 那么,牛顿所采用的两个工具就是:二项式定理和求一定曲线下面积的流数法。
47、他运用这两个工具,可以得心应手地解决许多复杂的数学与物理问题,而我们将要看到的是牛顿如何应用这两个工具,使一个古老的问题获得了全新的生命:计算π的近似值。
48、我们在第四章的后记中,追溯了这一著名数字的某些历史,确认了某些学者,如阿基米德、韦达和卢道尔夫·冯瑟伦在计算更精确的π近似值方面所作出的贡献。
49、1670年左右,这个问题引起了艾萨克·牛顿的注意。
50、他运用他奇妙的新方法,对这一古老问题进行研究,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。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标签: